常见单种炼焦煤焦炭粒度分布
2022-02-14 08:52:28

文|汇锦数能-掌上煤焦

1、气煤

气煤类炼焦煤所制备的焦炭机械强度不高,焦炭易碎,且热态反应性非常高;焦炭平均粒度较小,粒度<40mm的焦炭占比达到20%;同时,焦炭粒度均匀性不高,只有80%。在炼焦配煤使用时,应注意控制气煤用量,并与瘦化组分含量较高的炼焦煤配合使用。

2、1/3焦煤

1/3焦煤制备焦炭质量接近肥煤类焦煤的焦炭质量,明显好于气煤类炼焦煤制备的焦炭质量,但所制备焦炭的耐磨强度比肥煤低;粒度<40mm焦炭的占比在15%左右;在各变质程度的炼焦煤中,1/3焦煤制备焦炭的粒度均匀性明显较高,具有整粒作用。在配煤中合理配入使用1/3焦煤有利于调控焦炭粒度分布。

3、焦煤

焦煤制备焦炭质量与其他煤种相比机械强度高、反应后强度高,优势明显;粒度>40mm14的焦炭比例极高、达到90%以上,焦炭平均粒度在70mm以上,因而焦炭粒度均匀性不高。焦煤是配煤炼焦中支撑焦炭质量、提升焦炭粒度的核心煤种。

4、肥煤

肥煤制备焦炭质量的机械强度指标与焦煤接近,但焦炭热态强度与焦煤还存在一定差距;粒度在40-80mm的大块焦炭分布比例较高,粒度均匀性好于焦煤仅次于1/3焦煤,但平均粒度明显小于焦煤,粒度分布特点与1/3焦煤相近。作为炼焦主力煤种之一的肥煤黏结指数高、胶质层厚度大,对焦炭质量和焦炭粒度分布调控均具有重要作用。

5、瘦煤

瘦煤制备的焦炭的耐磨强度较差,粒度<10mm的粉焦和粒度>80mm的大块焦的比例都相对较高,这也造成了该类焦炭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均匀性指标都不高。但结合瘦煤类煤的高变质程度、瘦化组分含量高的特点,在配煤炼焦过程中对提高焦炭粒度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
焦煤炼焦性能明显突出,是配煤炼焦的骨架煤种。在配煤炼焦生产过程中,焦煤、瘦煤对焦炭粒度提升作用明显,肥煤、1/3焦煤对焦炭粒度均匀性提高有一定作用。高变质程度煤的惰性组分含量比较高,在配煤炼焦过程中主要起惰性组分的作用。从塑性成焦机理中胶质体的流动性来看,惰性组分无黏结性,在成焦过程中不能产生胶质体,可吸附多余的液相,从而使流动度和膨胀度达到合适的范围,并可减少挥发分的析出量,提高煤的热稳定性,这样可使气孔壁增厚、气孔率降低,从而提高焦炭质量。由于惰性物本身具有较小的收缩性和良好的导热性,添加到配合煤中炼焦可降低在成焦过程中的收缩系数、相邻半焦层间的收缩差、层间应力,从而减少焦炭裂纹的产生率,提高焦炭粒度。

更多煤炭知识、配煤软件、自动配煤、煤质评价等相关内容,关注“掌上煤焦”公众号